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双清快讯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6日在邵阳市双清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时间:2020-01-08 来源:双清区红网 【字体设置:
分享到:
 

■区人民政府区长 肖 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_20200106091952.jpg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担当,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逐步趋好,投资、规模工业、出口等指标逆势上扬。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7亿元,增长7%(预计数,下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0.8亿元,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增长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亿元,增长4%。完成区级财政总收入6.26亿元,增长6%,其中地方收入3.57亿元,增长5%,税占比提高到65%,为历年来收入质量最好水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6元,增长9.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计总实现程度达89.8%。我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财政管理工作先进县区。

——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7487件,让办事材料减少70%,办理时间减少60%,平均跑腿次数减少87%,群众满意率达100%。“一件事一次办”的“双清经验”得到了《中国市场监管报》、《湖南日报》、湖南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专题推介。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80.2亿元,占GDP比重达43.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增速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入围全省创先争优十大新闻事件。

——大力推进现代商贸服务集聚区建设。志成新世界商业综合体海洋馆、大润发,大汉悦中心,卓嵩红星美凯龙等建成开业,步步高新天地、香港铜锣湾广场、邵阳进出口商品展示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区已建成大型商业综合体5家、大型专业市场10家,物流吞吐量突破50万吨,集中了市区70%以上市场交易,“商贸圈、市场群、物流园、专业街”的商贸物流格局进一步巩固。

——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办实办好惠及民生的大事。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区C、D级危房摸底和D级危房征收试点,D级危房改造报批102户,安置地、安置房分别交付2宗、372套,公租房、廉租房分别分配272户、705户。塔北南、木材公司等棚改项目正式启动,068棚改加快推进,老灵乌庙、金罗湾红星美凯龙、机械厂、鸿大中城等棚改项目全面完成,许多困难群众住进“放心房”、圆了新居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表彰综治和安全生产两项工作,我区获得了一优秀一良好的较好成绩。省政府表彰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工作,我区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这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抓项目、优环境,强基础补短板步子更加稳健。坚持把项目兴区作为“一号工程”,将优化环境作为“一号菜单”,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和重点项目“百日会战”,大力度推动项目前期、招商、征拆、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279个,总投资176亿元。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年6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02.6%,其中2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18.94%,42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04.5%。投资过10亿元的千禧置业、投资过5亿元的小江湖粮库旧城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双清家苑顺利交付。双清公安分局业务用房主体竣工。市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碧桂园凤凰城、邵阳碧桂园、路桥首府国际、和盛中央城等商业地产项目加力推进。全力开展重点项目拆迁攻坚,全面推行征地全程公证丈量,华湘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市中医院医疗养老等项目征拆全部完成,攻克了龙须塘综合整治“两路两沟”工程、金罗湾国际商贸城、园北路拆迁扫尾等一批难题,维护了原湖南汽制棚改、京都伟业等重点项目的和谐稳定。项目管理规范有序。全面落实“七个一”管理制度,抓秩序、明规矩,财务管理、资金归集、征拆秩序等全面规范,项目建设实现良性运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开展打击“三强”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着力强产业、促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5∶51.3∶46.5。现代服务业加速壮大。中心城区商贸优势持续拓展。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万户,达到22146户,增速全市领先。友阿国际、金罗湾、湘西南大市场等商业综合体日益繁荣,湘桂黔建材城、三眼井等老旧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零散商户入驻专业市场步伐加快,“个转企、小升规”来势较好,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宿企业2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6家,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5.6%。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9家,总数达到171家。智慧机械制造、再生资源利用、生物医药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2.1%。其中三一专汽产值达到103亿元,实现了邵阳历史上百亿企业“零”的突破。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亚洲富士电梯、通达汽零等一批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邵阳电子信息产业园、韦全集团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开建。中电彩虹(邵阳)特种玻璃第二条全自动化G7.5盖板玻璃生产线建设启动,高端制造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玉新药业、鑫鹏科技废钢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维克液压技改项目采用纳米非晶自润滑涂层工艺为国内首创。都市农业实现突破。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互联网+订单农业”,渡头桥蔬菜、莲荷苗木、渔长葡萄、朱家林果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全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11家、31家,休闲农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0%。

(三)着力抓改革、促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入。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将国家层面指导目录的24项全部纳入涉企证照事项名录,共办理“多证合一”企业4322户,个体户13290户。扎实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办证时限由法定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停退出“散乱污”企业5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3.7亿元。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莲荷村、古塘社区启动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股权量化经营性资产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清产核资。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全年研发科技经费投入达5.6亿元,占GDP比重上升到3.6%。全年新增注册商标598件,新增马德里商标3件,专利申请授权量达581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件。推进产学研结合,区内院士、博士科研工作站达到6家,企业组建国家、省市技术研发平台7个、省企业技术中心2个。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大力支持皮革、发制品等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走出去”,阳光发制品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外贸进出口额完成5.5亿美元,增长52.7%,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增长12.1%。

(四)着力抓建管、树形象,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建设提质提档。建立全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在全市率先完成原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昭陵市场小区改造试点,得到省住建厅领导高度评价。大力推进城市“双修”工作,邵水东路、宝庆东路、昭陵西路及广场周边“穿衣戴帽”工程竣工验收,车家路、百合路等一批微循环路网建设抓紧实施,秀峰路、田江路、下河线路、得丰路、通衡街路等5条小街小巷道路完成破损坑洼路段硬化维修。爱莲池公园整体交付使用。莲荷紫薇小镇、渡头桥汽车文化小镇两个特色小镇建设启动实施。城市管理精准精细。加快推进城管数字化建设,区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全年处置办件10.8万件,按期办结10.5万件。发挥志愿服务便民岗亭作用,处理周边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违法违章行为2000余起。全面推进城市小街小巷、专业市场和公厕保洁市场化,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深化“六大专项整治”,切实抓好控违拆违,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三城同创”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增测评点位51个,37个类别189个测评点位实施达标工程,创国文工作考核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四区”第一。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启动11个秀美村庄建设,高标准建设S231绿色长廊,世纪大道实现绿化提质,完成6个小游园、7个机关屋顶绿化。加快创建国家健康城市,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全面建设。完成两塘村地方立项土地治理项目,寒梅村和平牧业养殖场、宝东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全面竣工。加强生猪稳产保供,增加限养区和适养区面积66.9平方公里,坚决打好非洲猪瘟防控阻击战。启动白莲路改造,完成X052白马村段、X051公路煤机厂段提质改造,打通了双江口、煤机厂与邵阳大道连接处瓶颈。实施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22公里。完成德星码头建设。提质改造渡头桥水厂,改扩建城乡一体化管网延伸工程16公里,城市自来水覆盖到每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扎实开展“清干净、摆整齐、圈家禽、真评比”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再生垃圾4000吨,回收站点实现全区农村范围内90%覆盖。整治“空心房”392栋,拆旧7.02万平方米。规划集中连片建房示范点2个。完成改厕1262户,今年6月,全市改厕现场推进会在百合村召开。寒梅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两塘村入围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五)着力防风险、守底线,“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有力。巩固化解政府债务成果,严控新增政府债务,确保隐性债务不新增、借新付息不发生、“三保资金”不断链,我区综合负债率继续保持在全省最低水平,债务风险处在绿色安全区域。启动马路市场安全隐患和铁路沿线安全环境专项整治,整改安全隐患56处。及时高效处置梓树社区纸板厂家属楼北侧山体滑坡重大险情,确保了120户32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防事故保安全”“强执法防事故”专项整治行动,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深化“平安双清”建设,全面建成乡镇街道综治中心,34个村均落实“一村一辅警”。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恶势力团伙13个,刑事拘留69人;加强乱源治理、规范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扫街行动”,打击处理街面侵财犯罪嫌疑人31人。开展“破冰行动”“宝庆风雷”百日会战,打击贩毒团伙13个,刑事拘留132人。开展信访“三无”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区委书记交办、区级领导包案化解重点信访事项制度,全国、全省“两会”及国庆70周年特别防护期均实现“零登记、零滞留、零非访”目标。脱贫攻坚再创佳绩。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落实落地。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730万元,全区未脱贫人口减至42户8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6%。污染防治更加有力。以非常之力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以建筑扬尘治理为重点的“八大专项整治”,在全市率先启动汽车维修行业油漆污染综合治理,依法拆除40家环保不达标喷漆房,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天。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落实“双河长”制,河湖“四乱”专项整治排查的16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加速推进“两沟”及红旗河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农用地土壤详查,完成原市化工总厂和古塘路土壤治理修复工程,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4件信访件、省环保督察交办的49个信访问题全部办结,全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六)着力惠民生、强保障,群众福祉大幅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2%。民生实事不打折扣。9项省市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全面或超额完成。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0件。为184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786.41万元。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实现清零目标。社会保障全面到位。新增城镇就业366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9人。在全市率先超额完成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任务,征缴基金1.2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覆盖率、发放率均达到100%。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企业养老保险实现“十五连调”。严格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新增城乡低保60户94人。扎实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取缔关停非法无证经营养老场所13家。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6家、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4家。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发放悬挂光荣牌10350块,下拨优抚对象抚恤、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等2246万元。社会事业普惠共享。龙须塘小学、华竹小学、昭陵中学等学校教学楼、综合楼主体竣工,火车站中心幼儿园交付,博文学校、大水小学、昭阳学校等项目加快推进,基本解决城区大班额化解难题。4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指标达标率达83%。村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全民健身活动红红火火。广泛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欢乐潇湘”等系列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年来,我们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转作风、强担当、抓落实,一批沉积多年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得到解决,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正在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约法三章”,带头立明规矩,带头过紧日子,全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300余万元。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资金的审计力度。扎实推进“8+3”专项整治和专项巡查反馈问题整改,以向力力案、周国利案为镜鉴,狠抓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提案59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法制政府建设工作连续十年获评全市先进。

一年来,我区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驻区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在支持地方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编制、人防、统计、农机、民宗、移民、侨务、老干、工青妇、残联、老龄、科协、史志、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9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建区22年来,双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从总体落后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跨越,全区GDP总量从1998年的不到12.8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177亿元,增长了13.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1998年的5903元、2444元增加到2019年的32320元、20205元,分别增长了5.5倍、8.3倍。“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区委统揽全局、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历届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双清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双清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部分经济指标增长低于预期;项目储备不多、落地不足,用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亟待破解。二是风险防范压力增大。安全生产、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领域风险防控都需加强。三是城乡建管任重道远。污染防治、乡村振兴、控违拆违等任务十分艰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民生改善责任重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差距。五是服务效能有待提升。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创新意识、担当精神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不适应,守初心担使命任务艰巨,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家、省、市一系列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双清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更加凸显。我们要自觉把双清发展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及“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二中心一枢纽”“二区一中心”等省委、市委、区委战略布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扎扎实实办好双清自己的事,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深刻内涵,树立系统全面的观念,强化抓落实的自觉,防止笼统、简单、概念化地大喊发展口号,克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单打一思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新发展理念在双清大地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0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六稳”方针,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二区一中心”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抓手,着力做强实体产业,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在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9%;万元GDP能耗下降3%。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产业强区再突破,不断厚植实体经济新优势

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继续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一手优“存量”,一手拓“增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质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提速。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攀升,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推动维克液压、立得皮革等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宝兴科肥等老企业改革重组,恢复生产。坚持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现代产业,支持三一专汽建设三一重卡、三一新能源产业等配套项目,力争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中电彩虹(邵阳)特种玻璃为依托地,打造显示材料领域“独角兽”,年内建设运行第二条生产线。以湘中制药、玉新药业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培育开发一批中医药产品,扩大产业阵营。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区内皮草服饰产业发展,力争在三年内皮草服饰产业出口突破10亿美元。全力推动区内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拓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智慧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业态,在融合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迈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把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优化提升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服务业,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继续推进邵阳东货场物流园、华湘商贸物流城、邵阳金融城等项目落地建设,促进现代商贸和服务业稳步发展。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大力打造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和姚喆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莲荷和双龙紫薇园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文化、以佘湖山和东塔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全域旅游产业取得实效。

更大力度攻坚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产业强区的主抓手,以“拼抢”姿态全力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68个(不含邵阳经开区),年计划投资82亿元,其中市重点项目28个,年计划投资30亿元。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前期项目工作责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切实为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接替储备一批前景较好的优质项目。精心组织“十四五”规划编制,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投资方向,力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项目库。认真梳理“十三五”规划,进一步盘点项目库、计划单,搞好可行性项目对接,力促“十三五”规划项目本期内落地开工。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持续强化项目保障机制,完善领导包抓和清单管理制,加强定期调度和现场办公,健全督导、考核、奖惩机制。持续开展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攻坚活动,坚持依法征拆,加大司法强拆力度。深入推进重点项目施工环境专项整治,坚决打击“三强”行为,着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抓政策落地,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等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措施,依法治理营商环境,立足区情优化政策供给,坚决清理违反公平、开放市场规则的制度行为,让企业尽享红利、轻装上阵、做大做强。抓环境优化,认真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中央支持民营企业“28条”,全面落实“邵10条”“优化市场监管33条”,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事项之外,对企业一律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深入开展企业帮扶工作站行动,强化定点帮扶、分类指导,提高涉企服务针对性、有效性。常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供给,协助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维克液压、亚洲富士电梯等企业上市步伐,实现上市零的突破。深入推进大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全面落实“一企一策”,助推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一批“单打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二)推动改革开放再深化,不断激发区域竞争新活力

推进改革攻坚。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抓好“僵尸企业”市场出清;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创新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教育卫生等领域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对照省政府印发第二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进行梳理确认,切实抓好第二批100件事落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意见,全面完成土地确权颁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重点构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城乡社区综合、农村合作金融四大服务体系。推动财税征管体制机制改革,由区级领导带队对重点行业深入开展财源建设调研,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

加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继续支持服饰、皮革、发制品等优势产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创新交流,着力扩大“朋友圈”。加强与央企、省属企业和境外湘商、邵商的联系对接,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带动我区产品、技术和劳务输出。大力推进精准招商。完善出台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重大活动招商与小分队招商相结合,积极创新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等新模式,全面推进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模式,力争全年引进内资198亿元、外资3600万美元、项目295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

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和争取部省重大科技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立项,实现各类科技项目、创新平台、成果奖励、双创大赛全面开花,全力争创全省创新型县区。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10家以上。大力发展“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以科技创新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出新。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新建3个以上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力争研发投入增长50%以上,占GDP的比重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0%以上。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力争年内新增驰名商标1件以上。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力度,力争发明专利申请量、拥有量和专利总量增长5%以上。

(三)推动城建城管再提升,不断彰显宜居宜业新魅力

以安居工程改善民生福祉。坚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政府底线工程,坚持以民生为本,以政府为主导,攻坚克难,有序推进。继续全力推进超期安置。启动紫薇、屏丰安置小区安置房交付程序,加快肥田二期安置地建设,完成金家塘安置地、张家排安置地移交,颜嘉湖安置小区安置工作全面扫尾。加快推进城区C、D级危房征收改造。科学制定征收改造试行细则,采取“三原”重建、货币征收、维修加固、分类整治等方式,全面完成城区D级危房征收改造。持续推进城市和工矿区棚户区改造。抢抓国家政策的“窗口期”,继续做好棚改项目融资工作。全面实施“五个一批”棚改项目,启动洋溪桥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鸿大中城、机械厂、电动工具厂等棚改项目相关手续办理,加快068、市木材公司、塔北南、新华印刷二厂和汽制三期等棚改项目建设。结合双清路棚改,推进东风路街区控制性详规实施,启动从水府庙至双清公园仿古风情街区建设,还原宝庆古城清末民初传统建筑风貌。

以精建细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布局发展空间,主动对接推进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小江湖半岛的控规修编。大力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强小区道路改造提升、地面给排水、绿化、照明、加装电梯等公共区域配套建设和修缮,重点实施桥头街道集中片区和秀峰片区、长塘片区、小江湖片区等8个中央补助支持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强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完成洋溪桥、红旗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和渡头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工程。实施畅通城市“微循环”,加快开泰路、兴隆路、五井塘路、晏双路等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车家路、百合路等城区道路建设。持续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推动城市“颜值”与品质同步提升。深化城市环境“微治理”,着力解决物业管理、违法建设、噪音扰民等问题。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发挥城区数字城管平台功能。加大农贸市场、二手车市场集中整治,规范市场经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绣出城市品牌。

以“三城”同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全员发动、全民动手、全域落实,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精准对标抓好点位达标,力争实现文明测评点位达标率70%以上。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优化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和窗口服务,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在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方面狠下功夫,进一步夯基础、强弱项、补短板,大力推进社区居民院落楼栋、城乡结合部环境专项整治,完善无障碍设施和消防设施,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升市民的满意度。全面巩固创国卫成果,扎实做好创国卫复查迎检工作。持续推进国家健康城市创建。抓好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社会三大工程,推进城市步道、绿道建设,打造市民身边的“健身圈”。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善“城市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体系,提高公共绿地供给,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3.01万平方米,让群众“开门见绿、推窗见景、临园而居”。切实抓好红旗河、邵水河两岸风光带建设、佘湖山至紫薇公园5公里游步道建设等3个重点绿化项目,积极推进城区小游园、机关院落、城市主次干道的增绿补绿工作。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乡村绿化攻坚行动,着力补齐生态廊道、村庄公共绿地及村民房前屋后等绿化短板,确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四)推动乡村振兴再提速,不断构筑城乡融合新格局

围绕“农业强”抓基础。深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建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公里,完成X045白云至莲荷公路提质改造建设。进一步稳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400万元对渡头桥镇3村1社区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启动实施市区三里桥、小江湖等水利防洪堤工程。按照省、市要求高质量做好犬木塘水库区内干支渠建设工作。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在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集约节约用地,规范农村建房。加强农村水、电、路、讯建设,实现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农村通组公路、农村环保设施、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围绕“农村美”抓环境。以“五治一提”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一乡(村)一站一员”布局,采取上门收取、应捡尽捡、积分兑换的运作模式整区推进。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成3695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全面整治“空心房”,完成10万平方米农村“空心房”拆除。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要求,重点推进寒梅村、百合村、两塘村、杨柳村等11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完成邵水支流淡雅溪姚喆段两岸生态护岸2.8公里。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

围绕“农民富”抓产业。持续推动六大强农行动,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提质增效,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产值倍增行动,策划实施重点推进项目3个以上;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确保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不少于3个;推动绿色蔬菜基地扩建。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确保生猪出栏完成5万头市定目标任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力度,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试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人文生态,突出模式创新,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培育,加快建设渡头桥汽车文化小镇和紫薇莲荷小镇。鼓励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

(五)推动民生福祉再增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幸福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消除义务教育56人以上“大班额”,同步实施消除高中阶段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新城区明德小学、博文小学、志成小学扩建,整体搬迁大水小学、昭陵实验学校。全面完成老城区龙须塘小学、华竹学校、昭陵中学改扩建工作。加大名校引进力度,重点支持建设1-2所高标准民办学校,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大力发展公办民助学前教育,力争在2020年实现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修缮姚喆故居,确保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合格率达到100%。推动区人民医院搬迁选址。加大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规范化村卫生室作用。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妇幼健康体系,服务好全面两孩。

加强社会保障增进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省、市定重点民生实事。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0人。依法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坚决为农民朋友“保驾护航”。统筹做好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夯实工程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长效机制,确保新开工项目参保率达到90%以上。加强区老年养护院和区福利中心运营管理,构建“医养结合”发展模式。落实低保、“五保”和孤儿基本生活最低标准提标工作。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实现全区村级儿童之家全覆盖。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0家以上,社区社会组织300家以上。

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安全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积极探索“路长制”新办法,持续推进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整治和马路市场等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行动,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开展基层消防上台阶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区乡村三级专职、兼职消防队伍建设,做好农村“五改”工作,推动“一村一站”全覆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平安双清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社区警务”提质增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三年大行动,坚持“命案必破、黑恶必扫、盗骗抢必打、黄赌毒必除”,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全面推广“最多访一次”,推动群众点单干部代办,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保障困难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六)推动攻坚战役再发力,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巩固脱贫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继续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行动,不折不扣抓问题整改,确保问题“清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安居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七大巩固提升工程”。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子”。全面摸清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员底子,有针对性加大帮扶力度,防止其成为新的贫困户。突出作风建设,加强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六个一”“三走访三签字”要求,抓实驻村和结对帮扶工作,全面补短板、树亮点,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坚持对标对表,积极配合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环保督察交办及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加强燃煤锅炉、粘土砖厂、砖瓦炉窑、渣土车监管整治,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树枝、落叶和杂草。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河道警长制”,扎实开展以资江、邵水、红旗河“两沟”为重点的废水污染综合整治,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持续开展“清废”专项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审批等管理制度。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严守政府债务红线,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严格按要求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从严控制区本级财政投资项目,坚决杜绝变相融资举债行为,积极消化存量债务,确保债务余额只减不增,坚决守住“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三保底线。严密防控民间融资、各类交易场所、互联网金融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校园贷”“套路贷”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社会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重任千钧惟担当,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将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牢记宗旨,忠诚履职。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守初心使命,时刻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坚决纠正思维惯性、路径依赖和政绩观偏差,甘做铺垫之事,多积尺寸之功。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主动跑基层,下工地,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着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在办好民生实事上抓深入,在解决民生难题上求突破,在服务群众上增效能,以政府的尽心换人民的舒心,用干部的辛苦解群众的疾苦。

(二)坚守法治,依法履职。坚守依宪执政、依法行政底线,把政府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用好“有形之手”,管住“妄动之举”,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优化行政复议审理机制。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监督、司法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创新作为,担当履职。积极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争先创优意识,拉高工作标杆,按照“跳一跳摘得到、追一追赶得上”的要求,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和实干项目在全省全市进位次、争荣誉、创品牌。着力增强政府执行力,努力实施项目化管理、责任制落实、时序化推进,确保重点工作破难而进、提速提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基层干部待遇保障,下大力气切实解决乡镇街道财政困难。进一步推动真抓实干争取上级督查激励,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清正廉洁,干净履职。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委、市委“约法三章”,全力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对公共资金、政府项目、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守好小事小节,做到防微杜渐,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更长。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创新创优,为加快建设“二区一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双清区人民政府  承办:双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电话:(0739)-5261509 网 址: www.shuangqing.gov.cn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32号 湘ICP备20009005号 网站标识码:4305020001 地址:邵阳市双清区宝庆东路
主办单位:双清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双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