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双清 > 人口民族
邵阳世居少数民族:侗族
时间:2022-08-23 来源:双清区 【字体设置:
分享到:
 

邵阳市侗族共有常住人口25970人;主要分布在绥宁、城步武冈等县。

  1、文化艺术:
  侗族具有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艺术。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种方言。侗族民间文学主要有歌、耶词、垒词、款词、传说、故事等。侗族地区系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的美誉,多声部的侗族大歌是中华音乐的瑰宝。
  琵琶歌,因为琵琶伴奏而得名,为侗族所特有。侗族舞蹈以哆耶和芦笙舞为普遍,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围成圆圈,边舞边唱。芦笙舞,包括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其中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交谊的 舞蹈、还有为展现芦笙高手边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和竞赛性舞蹈。侗戏唱腔多样,典调优美,是我国民间戏曲剧种之一。新晃侗族自治县傩戏咚咚 ,是以侗语道白,舞蹈为主、戴木质面具跳舞的还愿傩戏,为祭祀之后的娱乐节目。
  侗族工艺品有挑花、刺绣、侗锦、银器、藤编、竹编、雕刻、剪纸、刻纸等,美观实用, 各具特色。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风雨桥造型独特,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在侗族集聚的村寨,都会建有一座高大、古朴、典雅,造型各具特色的木结构建筑鼓楼。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马田鼓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和坪坦风雨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傩戏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锦、侗 戏、侗族琵琶歌、通道侗族大戊粱歌会等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风俗习惯:
  侗族多聚族而居,寨内人烟缜密,一般数十户,多至数百户。房屋均廊檐相接,鳞次栉比。通道、靖州侗族喜楼居,房屋多是干栏式木楼。一般分三层,高约六七米,全用卯榫嵌合,通称吊脚楼。新晃、芷江侗族多住木质结构的两层长方形开口屋。
  饮食:以大米为主,红薯、包谷、大麦、小麦、高梁、小米、豆类为杂粮,瓜、菜以及 猪、牛、羊、鸡、鸭、鱼、虾肉为副食。喜吃糯米、油茶和辣椒;喝白酒、甜酒、苦酒。侗族好饮酒,宾客来临,好客的主人会拿出甜酒、苦酒和白酒热情相待;嗜 好酸味,有侗不离酸之谚。侗族腌制的酸鱼、酸肉既是筵席上的佳肴,也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服饰:侗族服装有青、紫、蓝、白等颜色,青壮年男子多穿7个钮扣有领对襟衣(老人穿 有领或无领右衽衣),着宽管长裤,包青头巾,束腰带。妇女穿无领对襟衣或右衽衣,下着长裙或长裤,衣襟、袖口、裤脚镶花边,系绣花胸围,束腰带,发髻盘于 脑后,插银梳、银簪、银花,包花帕或丝帕。
  婚俗:一般由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双方父母同意,婚时迎亲、送亲,新娘随带雨伞,步行到男家,男方设宴款待前来祝贺的亲朋、邻里,大家饮酒对歌,闹新房。
  丧葬:老人死后,由子女向母舅家报丧,用木板将尸体移至堂屋,请寨里的老人剃发(女 的梳发)、洗尸,穿寿衣三、五、七套不等。停柩三五天举行开吊,与死者同岁或同辈的人都来守夜、唱挽歌。亲友送大米、酸鱼、香烛纸等作祭品。母舅家吊唁 时,孝子在门外摆香案跪接;来宾吊唁时,孝子嚎啕大哭,表示悲哀。
  节日:侗族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地域性的,很不一致,其中以春节、社日以及农历的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八月十五、祖宗节等较为隆重。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礼节:热情好客,客人来了,全家老少都起来让座,用最好的食品款待;路遇素不相识的 人,也互相打招呼;天黑赶路时可以随意进寨讨火把,若歇宿,主人会热情接待,不取分文;村子若有人出门做事或上学,全寨像过节一样,带来各种礼物祝贺;两 个出嫁的姑娘在路上相遇,互赠花带或头帕,以示互相尊敬,五祝幸福;风雨桥、凉亭里不留名的侗家人备有草鞋、凉水,行人可以自由取用。


  3、宗教信仰:
  侗族信仰多神,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祖先和历史英雄人物为神,认为万物有灵,凡天、地、日、月、大树、巨石、水井、桥梁等都是崇拜对象。通道侗族以至高无上的神为,意为祖婆,许多村寨都建立萨堂。萨堂禁止人、畜践踏,保持庄严肃穆。


  4、禁忌:
  山林、水塘等被认为有风水的地方,不许乱挖;忌人砍伐宅基周围的古树;生小孩三天内,忌生人入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双清区人民政府  承办:双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电话:(0739)-5261509 网 址: www.shuangqing.gov.cn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32号 湘ICP备20009005号 网站标识码:4305020001 地址:邵阳市双清区宝庆东路
主办单位:双清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双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