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区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1-10-04 来源:双清区 【字体设置:
分享到:
 

双清区民政工作坚持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为统领,以“走前列、争一流、创品牌”为总要求,聚焦民政事业发展突出问题和短板、风险,积极回应民众诉求和期盼,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区域规划、社会组织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结合全区民政工作发展实际,制定“十四五”(2021年-2025年)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突出双清特色,发挥双清优势,全面深化民政改革,着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双清“率先发展”提供保障。计划建设10个民生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提升全区民政现代发展水平,推动双清民政事业的转型发展。

二、基本理念

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具体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统筹规划,有效将顶层设计和民政实际相结合,广纳各方意见,确保民政规划编制工作高效、高质推进。

三、规划目标

双清民政事业发展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大力推进民政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推动中央以及省、市、区层面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1.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贫困预警、退出与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救助办法;建立具有双清特色、更加完善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信息步入大数据时代。力争到2025年,低保标准增长率达到30%,救助率保持在100%。

2.建立更为全面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2025年儿童福利中心在全区实现覆盖,孤残儿童养育标准年均提高5%左右。依托留守儿童保护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完善困境儿童发现、救助机制,做到对困境儿童生活、医疗、教育全方位快速施保。引导群众、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推动救助社会化。

3.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医养结合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尽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和多层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2025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4.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整合基层社区工作和资源,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健全社区自治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现代化水平,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5.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顺应双清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推进双清社会服务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家庭和群众,职能有机统一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6.促进慈善社工事业创新发展。以满足民政服务对象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促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与民政其它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政策和标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和慈善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依法依规、有序参与民政领域相关服务工作,延展基层民政工作“手”和“脚”,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为全区社会建设注入新活力。

7.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以增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为着力点,按照“有序放开、有力扶持、有效监管、有固党建”的原则,加快构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四“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一)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坚持动态保障。完善与双清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收入豁免与就业联动等政策。规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调整工作,确保救助标准年均增幅不低于同期邵阳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幅。力争到2025年,低保标准增长率达到30%,救助率保持在100%

二是坚持分类施保。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和重病患者,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与最低工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政策的配套衔接,采取岗位推荐、收入扣减、低保渐退等措施,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依靠自身努力回归社会。

三是提升救助准确度。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全面接入包括金融、税收、住房、车辆等在内的居民经济状况信息,凭居民授权对其经济状况“一键查询”,实现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智慧化发展,提升社会救助服务的便捷性,开启社会救助信息大数据时代。

四是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明确救助对象范围,科学制定救助标准,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完善临时救助方式。全面推开“救急难”工作,建立完善主动发现、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慈善衔接机制,探索建立“支出型”困难的低收入群众“救急难”机制。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转介服务”等规定,增强救助时效性,实现应救尽救、托底救助。加强临时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之间的衔接,合理确定和调整临时救助标准。

五是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按照自愿、无偿、公开的原则,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强化与其它社会救助制度的转介衔接。

六是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行“社区救助顾问”制度,解决群众对政策不熟悉,对社会救助资源不了解,难以找到合适的救助途径的问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积极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链接资源、专业引导、个案辅导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服务。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孤残儿童保障。建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经费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养育补贴标准,“十四五“期间,孤残儿童养育标准年均提高5%左右。提高对孤残儿童的医疗康复、生活服务、教育培训、技能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其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依法规范家庭寄养、收养工作,将社会散居孤儿纳入政府保障的范围。

二是加强留守、困境儿童保障。积极整合妇联、关工委、共青团、村委会、学校、家庭、社会团体、社会工作者等各级资源,依托留守、困境儿童保护体系,加强对留守、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心理、情感和行为的关爱救助。提高留守、困境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通过推动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和爱心志愿者和留守、困境儿童亲情牵手、结对帮扶。进一步探索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模式,为留守、困境儿童开展有针对性、长期性的关爱救助活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积极开展留守、困境儿童舆论宣传,营造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大力推动救助社会化。积极探索引导,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救助社会化发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的社会化救助良好局面。利用养护院基本设施基础上,规划出一个舒适、实用的生活无着建立志愿者队伍,利用志愿者各自优势和特点,参与流浪乞讨人员的信息采集、街头救助、宣传引导、教育矫治及跟踪回访等各种爱心救助服务,帮助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组建志愿者信息库,充分挖掘志愿者信息库中的各类专业人员,利用志愿者专业知识,推动专业技能在救助管理中的应用,开展专业化救助服务,满足受助人员全方位救助需求。

(三)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全养老服务制度

一是全面推进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5.6万人,有养老床位2072张,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37张,计划从2020-2025年,养老床位增加到2128张,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3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达50%以上,1069张。2020年完成6家民办养老机构的消防整改,在其取得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同意后,为其办理备案登记;增加养老服务床位260张;2021-2022年建成1-2家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养老机构,每个机构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床位10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50张以上。

二是狠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网点建设。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2020-2021年建成4家五星级城市(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21-2022年建成9个三星级乡镇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21-2025年建成55个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社区居家养老连锁服务站,实现社区全覆盖。

三是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较为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体系。落实将符合条件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四是不断推进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争取把老龄产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扶持行业目录。落实引导和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信贷、投资等支持政策,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推动、行业管理、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老龄产业发展机制。鼓励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老龄产业集群。打造双清特色养老服务品牌,扶持有实力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走集团化发展道路。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投资老龄产业,整合养老、医疗、康复、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健康、养老、保险、医疗、文化、健身、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鼓励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

(四)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一是探索建立基层协商议事机制。对涉及面广、事关网格小区公共事务、公共矛盾、公共秩序管理以及网格小区内的各项其他事务,以民主恳谈会、民主议事会、民主说事会等形式进行“座谈式”协商;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议题,以网格小区党组织牵头召开民主评议会、决策听证会、居民论坛等方式,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作为议事主体参加议事并进行论证评估;对涉及面小的议题,由网格小区内的党员或“合议庭”成员通过“面对面”交流、“走访式”谈心等形式进行协商;对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或存在较大争议的议题,提交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决定。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让网格小区的各类群众主体充分提出意见建议,形成议事结果,推动网格小区居民和谐自治。形成“党政善治、区域共治、群众自治、厉行法治、强化德治”的“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小区治理格局,强化基层治理参与度。

二是探索发展“互联网+民政”群众服务平台。借鉴先进城市成功经验,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围绕“互联网+”主线,以微平台、微心愿、微行动、微实事、微星光为框架,打造“五微共享社区”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引导居民群众、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五微共享社区”,将党建落实到服务群众中,落实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之中。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打破陌生的边界、聚合分散的力量、汇聚社会的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三是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选举、决策、协商、管理、监督等制度,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构建农村基层服务平台。鼓励制定村(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推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按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全覆盖。普遍建设网上服务站点,提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

四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把握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三个原则,推动出台相关文件。从人员配置、基本职责、教育管理、薪酬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双清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规范,着力激发专职社区工作者实干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提升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五)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一是深化社区政务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持续加强标准化建设,深化社区事务受理“全区通办”、“一网通办”,推进社区事务受理线上线下深度整合,拓展移动端办理功能。扩大电子亮证、证件免交范围。全面推进社区政务服务“全区一网通办”。

二是推进殡葬领域改革。逐步提高全区整体火化率,重点推进公益性公墓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修建村级公益性公墓。

三是开展婚姻登记管理。研究“互联网婚姻服务”工作措施,提升婚姻登记信息化水平。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婚姻家庭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是加强行政区划研究和管理。加强行政区划战略研究,推动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与经济区划、生态区划相协调。加强行政区划管理规范化建设,严格行政区划调整上报审核审批程序,执行行政区划调整依法决策机制,实行行政区划调整社会稳定风险和民生影响评估机制,加强对行政区划调整的效果评估,确保行政区划设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提升行政区划管理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六)推进慈善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大力发展慈善捐赠事业。完善慈善事业体制机制,统筹区域社会捐赠资源,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慈善事业,力争2025年全区建成慈善超市4家。持续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助医等慈善公益活动,加大慈善募捐力度,力争2025年向社会各界募集慈善物资及资金100万以上,资助辖区各类困难群众。

二是推进社会人才建设工作和志愿服务。以乡镇(街道)社工站为平台,全面推进我区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重点做好困难人群专业服务工作。继续做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和专业社会工作高级人才培训,力争2025年我区持证社工达到300人以上,社工站建设达到3.0版本以上。

(七)规范社会组织管理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登记管理。推动完善社会组织登记“一网通办”,优化登记流程、细化工作指南,不断释放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电子印章在登记、年检等环节的应用,推动社会组织登记电子档案实时生成和应用。

二是加大扶持培育。鼓励和吸引大型社会组织进驻双清,加大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大力推动此类社会组织发展。

三是加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继续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相关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补齐政府职能短板,聚焦社会治理领域焦点、难点问题,扩大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力争2025年全区城乡社区建设类社会组织10家、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10家,其他社会组织100家以上。

六、民政“十四五”重点项目建设(待完善)

1、原区福利中心(现普爱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改扩建。拟在原址用地12亩,新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180张,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2021年动工,2024竣工。目前正在办理项目前期相关手续。

2、增加1-2家养老民营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建设1-2家建设规模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民营养老机构,每个机构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100张,护理型床位50张以上,为辖区内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供养对象提供多样化特色服务。

3、建双清区老年养护院二期。在经开区红旗社区新征用地18.08亩,建筑面积14450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340张,计划总投资2.1391亿元,到2021年完成国土规划、报建等相关手续并破土动工,2025年全面竣工。该项目现已完成立项申请、可研、发改批复,目前正在办理规划选址意见书,后续手续正在办理中。

4、建流浪乞讨收养站。计划投资100万元。在以养护院基本设施为基础,规划出舒适、实用救助场所,设置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配置相关管理人员。

 5、建未成年保护中心。计划投资100万元。

6、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计划投资500万元。

7、双清区农村集中治丧场所项目。计划投资50万元,建设一个农村集中治丧场所,以解决农村丧事办理无序,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问题。

8、加强社工站建设。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开展社工服务进社区活动。

9、建设慈善超市。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建设双清区慈善超市4家。  

10、双清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运营双清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附件:

双清区“十四五”民政事业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

建设地点

投资

(万元)

情况说明

实施时间

1

邵阳市双清区普爱养老服务中心(原双清区福利中心、公建民营)

双清区火车站乡原红旗社区

5000

新建面积8000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180张,床均面积42.5平方米,总投资0.5亿元。

2021-

2025

2

养老民营机构

--

1600

力争完成1-2家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养老机构,每个机构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床位数达10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数达50张以上。

2021年-2025

3

双清区老年养护院二期

双清区火车站乡原红旗社区

21391

新建面积16000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340张,床均面积42.5平方米,总投资2.1391亿元。

2021年-

2025

4

建流浪乞讨收养站

--

100

在以养护院基本设施为基础,规划出舒适、实用救助场所,设置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配置相关管理人员。

2021年-

2023

5

未成年保护中心

--

100

以养护院二期基本设施为建设基础,规划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2021年-

2025

6

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

--

500

推行生态殡葬

2021

2025

7

乡镇农村集中治丧场所

--

50

建设两个农村集中治丧场所,解决农村丧事办理无序,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问题。

2021

2025

8

社工站

--

200

--

2021-2025

9

慈善超市

--

--

建立4个慈善超市

2021-2025

10

双清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

200

运营双清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2021-20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双清区人民政府  承办:双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电话:(0739)-5261509 网 址: www.shuangqing.gov.cn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32号 湘ICP备20009005号 网站标识码:4305020001 地址:邵阳市双清区宝庆东路
主办单位:双清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双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