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区农业农村局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区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安排
一、2020年工作亮点纷呈
粮食生产:“稳生产”保种粮面积。年初将9.6万亩3.59万吨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办,到目前粮食种植面积已完成9.7万亩,其中:水稻播种任务8.2万亩,旱粮1.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592万吨。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我区轻中度受污染耕地主要分布在1个乡和一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面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无水稻种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为爱莲街道大水村,严格管控集中推进区为火车站乡白云村。我区受污染耕地治理工作全部委托给湖南绿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现已完成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以来,我们积极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汇报,我区纳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之中。2020年全区5000亩,项目实施地点在爱莲街道大水村,投入资金800万,现正全面施工,预计到2021年3月底全面完成。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是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三年来,我区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财政预算投入2000余万无。二是村庄清洁行动成效显著。每年开展地毯式清理4次,保洁员清扫实现常态化。共清运各类垃圾49000多吨,基本消灭卫生死角;清理杂物15000余吨,村民房前屋后摆放整齐有序;安装竹片、铁丝等篱笆80000余平方米,全区90%以上家禽实现圈养;每年开展卫生评比12次,实现评比到村到组到户全覆盖。三是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我区实行“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每个乡镇(街道)均建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垃圾中转站,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完成渡头桥镇、爱莲街道、滨江街道、火车站乡等地垃圾中转站提质改造,10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四是建管并重实现常态。我区推行“四四”建设和管护模式,形成常态化可持续农村环境整治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一是可回收垃圾分类管理。从源头上减量,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再生资源回收站收集员每月上门可回收物8次,定点在村部回收站收集2次(每月15日、30日)。对自觉送到回收站的农户,按照有关制度“积分兑换”,实行农户消费政府适当补助。二是分类减量凸显。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大大提高了村民环卫、环保意识,实现了全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效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
农村改厕:今年我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共计3683座,其中普通卫生厕所3075座,非卫生厕所608座,截止11月中旬全部完成改厕任务。今年改厕主要采用三格式化粪池+人工小湿地模式,改厕合格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创森工作:2020年全区的林业工作仍然是以“四边五年”行动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重点抓好全区荒山造林和庭院、道路绿化和廊道绿化建设。全区共完成乡村植树造林2300亩,其中:新造和补植补造油茶300亩,庭院绿化500亩,义务植树200亩;生态廊道建设1300亩,建成义务植树基地6个、义务植树21万株;开展“送苗下乡”活动,共送各类苗木10万株。紫薇公园南山坡及隧道周围绿化建设已完成,聘请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对佘湖山、紫薇公园游步道进行了实地勘察,完成了两公园森林康养步道建设设计方案,并获市城管局园林绿化处和市“创森”办公室批准,于6月初全部完成。爱莲池公园主体绿化完成。完成6个小游园建设任务,全区小游园总数达51个,总面积150000㎡。世纪大道沿线、邵云路旁肥田村安置小区绿化建设已全部完成,S231省道绿化已完成,已完成验收合格。完成申报省级森林乡村15个,建成乡镇休闲公园1个(莲荷)。
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我区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28.9万元,其中建设扶贫项目36个,发放公益性岗位882人次159.505万元;发放产业奖补839人次137.747万元。发放春季雨露计划69人10.35万元;秋季雨露计划63人9.45万元。扎实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已认定扶贫产品59个。我区率先建立了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 2020年度小额信贷任务数为100万元,共完成“户贷户用”贷款105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扎实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抽调69名工作人员,组成23个排查小组,共入户排查贫困户762户、监测户1户、边缘户3户、边缘户以外非建档立卡户399户。排查72个问题,已于6月20日前全部整改到位,做到问题清零。全区兜底保障对象241户420人,实现贫困户参保全覆盖,住房、教育、医疗有保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年开展扶贫业务培训5次,共培训700余人次。加大就业力度,介绍外出就业1004人。开展“户帮户亲帮户”社会扶贫工作,爱心众筹9万余元。建立和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截至2020年11月,全区剩余未脱贫人口42户84人已全部实现脱贫,没有新致贫和返贫情况,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经管工作: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共11个乡镇,48个村、社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产共4.55亿元。全区集体土地总面积12.92万亩,共流转土地面积约1.3万亩。确任成员86890人,成立集体股份社4个,集体经济合作社44个,量化资产187万元,发放股权化8724本,全区没有任何大的土地矛盾纠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建自主品牌,今年主动开办生鲜超市,定向供货时去学校、工厂食堂、全面扭亏为盈。如:天宇农民专业合作社新注册天宇生鲜、天宇宝庆味道,春风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韵辉果园,雪峰农民专合作社注册谢大姐等。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禁捕退捕工作已顺利完成,拆解持证渔船8户14艘,回收渔具网具1050公斤,拆解三无渔船474艘,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非洲猪瘟防控和促进生猪稳产保供:一是非洲猪瘟防控主要工作。1、高度重视,部署工作。2、全面动员,广泛宣传。3、全面排查,加强监管。4、严格对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的车辆、屠宰企业的监管。二是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我区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1家(其中现有2家在空栏改扩建中),2020年上级下达我区生猪生产出栏任务4.5万头。2020年1-12月生猪存栏33208头,出栏47847头。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尽管经过“十三五”的发展,我区休闲观光农业现已形成有机农业与蔬果采摘产业、生态观光与苗圃种业产业及水库垂钓与休闲餐饮产业三大产业群,也逐步形成了以蔬菜、花卉苗木、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仅2018年我区建设大棚蔬菜示范基地700亩,搭建大棚500多个,扩建蔬菜基地700多亩;建成花卉、苗木基地400亩;种粮大户发展到8户,经营耕地总面积1500亩,家庭农场发展到6个,经营耕地总面积1800亩。2020年我局在农业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我区农业主导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业技术人才不足,支撑能力不强;乡土文化挖掘不到位。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一)农业产业发展2021年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对于2021年我局各项工作捋清思路、认真部署。一是重点将放在对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的扶植和建设上。以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路径,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为目标,注重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强化改革助推和科技驱动,重点发展双清区的特色高效产业。二是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意识。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切实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实现投入产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生产模式生态化。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优先选用资源化再利用的处理方式提倡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模式。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乡村发展活力。首先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到户落实到人,要让我区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产权红利,完善农村农业支持保护的相关制度,保障乡村发展活力。四是三产融合,鼓励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将双清区内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1、稳定粮食生产。双清区要落实储备粮的工作任务,积极争取资金推进粮食仓储建设工作,创新发展方式,不断推进粮油产业化发展。
2.发展蔬菜产业。将着力打造渡头桥镇新渡村、两塘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契机,由点到面带动全区蔬菜产业的发展。
3.聚焦精品水果产业。推动特色果蔬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立5000平方米的时鲜水果贮藏加工基地,做大做强一批名优水果品牌。
4.壮大苗木花卉产业。一是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以莲荷为依托,向全区辐射带动发展,努力把莲荷花卉苗木发展到5000亩,带动两塘东烨花卉、芹菜美源花卉、高崇杨梅苗木等基地的长远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产业。着力打造时代公园、佘湖公园、姚喆故居、东烨农庄、莲荷公园、紫薇公园,确保把双清打造成邵阳城市的后花园;三是做好油茶产业,油茶低产林改造1000亩,高产油茶达到2000亩。
5.提升休闲农业。重点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建设,在双清区城郊附近沿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庄园,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园区)。继续培育壮大两个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紫薇休闲农庄、群力休闲山庄),在莲荷村、寒梅村、两塘村、东郊渔场、渡头桥社区新建提升休闲农庄5个,扩改造农庄2个,打造1个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区,打造1个休闲农业产业园;在双清区莲荷村、群力休闲山庄开展休闲农业示范村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
6.每个村打造1-3个园林绿化院落。
7.加快培育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旅游小镇等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两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精品小镇、精品民宿等高端乡村旅游产品。
8.进一步规范“四会一约”。建设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产品质量安全的农村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2021年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乡镇街道办广播、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方位动员、全过程整治、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整治农村环境。对农村秸秆杂物乱堆乱放、阻塞道路、乱搭乱建、随意圈占等现象集中整治;对农村生活、畜禽粪便、废旧农膜、尾菜处理、等各类垃圾开展集中清理。做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等现象。
3.加强部门协作,捆绑项目资金。
4.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区振兴办采取重点督查、随机督查、现场督办、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办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监督检查,定期通报问题,对搞得好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整治不力、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单位采取约谈、通报批评、追究责任的方式,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
(三)2021年巩固脱贫成果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1、2021年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思路。依然以“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脱贫攻坚主题活动为指引,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抓好三农工作。
1、继续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实行“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帮扶力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人口,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国家和历史的检验。全区农村道路、饮水、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切实保障住房安全、全面推进教育扶贫、扎实开展健康扶贫、统筹推进社会保障性扶贫。所有贫困村有稳定集体经济收入;科学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狠抓特色产业扩容、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用好用活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以产业兴旺为目标,根据产业扶贫精准规划,稳步有序推进农业产业项目。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与扶贫关联度高、贫困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及休闲农业等产业。继续支持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卖难”问题,加大销售渠道,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车站、进广场、进驾校、进街边”活动。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方式,以购代捐、以买代帮,优先集中采购贫困户农产品。
总而言之,2021年我局将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区对于重点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加强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争取做好双清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为建设富饶美丽乡村、幸福新双清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邵阳市双清区农业农村局党组
2020年12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